接受信访
姓名
电话
邮箱
提交信件
院2017年十大科技创新进展
2018-01-31
文:四川省地质工程勘察院

院2017年十大科技创新进展

——实施“科技兴院  人才强院”战略纪实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2017年是四川省地质工程勘察院落实“全面转型升级”战略的关键之年。面对复杂的经济环境和激烈的市场竞争,院党委明确提出“向科技创新要动力、靠技术进步求发展!”全院上下一心、团结一致、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科技创新之火愈燃愈旺,科技创新之路愈走愈宽!

        进展之一:发布指导意见  强化创新导向

        院党委经广泛征求意见和集体讨论,于2月发布了《中共四川省地质工程勘察院党委关于促进技术进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指导意见》。“意见”以院总体发展战略为依据,以满足社会需求、实现企业转型发展、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基本原则,提出了我院“提内功、添动力、树品牌”的科技创新定位和“成为一流创新型科技企业”的总体目标。“意见”进一步明确了科技创新的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主要任务等,就构架科技创新的体系、培养高层次人才、打造核心技术团队、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应用新技术与新设备以及保障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规划,强化了科技创新工作开展的导向。

        进展之二:完善体系机制  夯实创新保障

        新成立科技创新部,牵头负责科技创新工作的逐项落实。持续推动科技创新管理体系建立与运行、科技创新意识培养和知识培训、科技创新活动管理与指导、重大科技创新项目申报与立项、科技创新专项资金使用与监管等。

制定相关制度办法,规范科技创新管理。先后出台了院《科技创新项目管理办法》、《科技创新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科技创新责任目标考核办法》等管理文件,为各项科技创新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进展之三:潜心技术研究  荣膺创新荣誉

        凭借多年深耕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领域的厚重积淀,我院潜心技术研究,荣膺多项科技创新荣誉。

        与相关单位联合完成的“浅层地热能在西南典型气候区建筑中应用关键技术研究”项目被评为2017年度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项目研究成果被以原四川大学校长谢和平院士为组长的专家鉴定评审组鉴定为“项目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该项目围绕浅层地热能的“资源评价、能量交换、系统优化”等关键科学问题,针对西南地区独特的地貌、地质条件区,按照气候分区系统地开展了浅层地热能资源在不同储能地质结构中的时空赋存特征、热泵换热与系统集成优化等关键技术研究和工程示范。

        我院水文地质工程公司完成的“南充化学工业园河西片区地下水专项勘测”荣获了2017年度四川省地矿局科学技术一等奖。该项目成果为环保部门切实加强化工园管理提供了决策依据,其所总结的一套技术方法和工作标准为类似项目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该项目针对化工园特点,进行了大胆的技术创新,通过自主研制试验装置、使用先进仪器设备与技术方法,开展对比验证和系统综合分析,使项目成果更加科学、合理、准确。

        进展之四:高起点精准发力  攻坚技术难题 

        我院向四川省环境保护厅申报的“四川省地下水型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和“四川省污染场地环境修复工程技术中心”获批建设以来,不断加大支持力度,院环境工程中心着力增加先进仪器设备购置、积极引进高端技术人才、刻苦钻研技术难题,使得科创平台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绩,顺利地通过了四川省环境保护厅组织的专家评估。

        院水文地质工程公司承担的“西南管道沿线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体系、评价模型”及“地质灾害发育分布规律研究、地质环境风险性图形库建设” 两项科研课题顺利通过专家组验收。该项目通过综合研究西南管道沿线的地质环境条件及地质灾害的分布特征,通过开展数据统计、规律分析、指标构建、模型研究、系统开发等工作,攻克了多项技术难题,构建完善的管道地质灾害风险定量评价体系与评价模型,并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段,构建了地质环境风险图形库及管理系统,满足了业主日常管控工作要求,也为抢险决策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由水文地质工程公司和环境工程中心分别参与的两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专题研究工作积极推进,取得阶段性成果。

        进展之五:编制行业标准  确立领先地位

        作为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常务理事单位,积极推动地质灾害防治技术进步,我院主(参)编的地质灾害防治系列技术标准陆续发布。

        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委托我院主编的《突发地质灾害应急监测预警技术指南》、参编的《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规范》经协会会长办公会讨论通过并发布,已由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公开发行;我院主编的《泥石流防治工程施工技术规范(送审稿)》、参编的《地质灾害拦石墙治理工程施工技术规程(送审稿)》已通过专家审查组审查,修改完善后将报请协会会长办公会讨论通过。

        这些技术标准的编制与发布,进一步夯实了我院地质灾害防治 “实力一流”、“技术一流”的发展基础,提升了我院科技创新的水平和层次。

        进展之六:启动科研项目  支撑升级发展

        为落实“科技兴院,人才强院”发展战略,科技创新部发布了院级科技创新项目立项指南,院属各单位积极申报科研课题,经院专家委员会论证,启动了《四川盆周红层地区地热资源赋存规律研究》、《基于空地一体化的G-BIM技术应用研究》、《地质灾害防治BIM技术应用研究》、《镉污染富硒土壤钝化剂研究》等四个科研项目,年度科研经费逾200万元。


        创新科研项目的启动与落地实施,培育和激发了科技创新的潜能,为我院转型升级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进展之七:升级技术装备  优化创新资源

        我院积极整合资源,优化升级技术装备,进一步提升了我院现代化生产水平和技术实力。通过申请省财政资金投入及单位自筹等方式,全年共投入资金1600余万元采购、引进了各类新设备、新仪器、新软件等共计16台(套)。

        新购置的XSF-600水井钻机具有钻机效率高、速度快、钻探口径大、场地不受限制、可自身可行走、操作简便等特点,在“长宁-威远页岩气开发示范工程现场试验项目”中取得良好效果;


        南方MH-2200固定翼无人机,采用垂直起降技术,配备相机4200万像素,能采集高精度数据,采用后差分模式,成图精度达5cm;


        天鹰HD1600六旋翼无人机,集多种高性能于一体,可搭载三维激光扫描仪、飞思相机,可完成不同的测量任务;


        RIEGL VZ-2000i三维激光扫描成像处理软件、EVS(Earth Volumetric Studio)三维地质建模软件、Geo5岩土分析软件等现代信息化工具在有效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提高了工程勘察与设计的精准度。

        进展之八:通过“高新”认证  赢得创新认可  

        2017年初由院属水文地质工程公司牵头,联合院市场部、财务部、科技创新部、综合管理部等部门,经过近4个月的紧张工作,先后对全院所有发明专利、各项科技研发活动进行了整理与核对,完成了以往三个年度的高新技术企业专项审计报告;编写将近3万字的研发活动说明、关键技术说明、企业研究开发的组织管理水平证明等申报文字材料。



        12月,我院顺利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赢得了国家对我院科技创新水平和管理能力的认可与肯定,更为进一步提高我院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提供了坚强后盾。

        进展之九:注重知识产权获取  增添发展动力

        2017年我院成功获取11项技术专利授权,高质量论文发表爆发式增长,并荣膺“成都市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单位”。


        院水文地质工程公司水文地质技术团队在生产和科研项目中不断加大技术研发和工艺革新力度,在2017年一口气拿下了“井中轻质非水相液体在线监测自动控制装置”、“水文地质钻孔多含水层分层抽水试验装置”等十项国家专利局授权的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得我院在水文地质领域的知识产权多达近二十项!全年度我院职工公开发表科学研究、技术总结、方法探讨等专业技术论文多达四十余篇,其中SCI期刊《Environmental Geochemistry and Health》发表了环境工程中心杨放博士撰写的《Effect of biochar addition on short-term N2O and CO2 emissions during repeated drying and wetting of an anthropogenic alluvial soil》,中文核心期刊《油气储运》发表了水文地质工程公司吴森、潘国耀撰写的《油气管道滑坡灾害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全年共在国家级期刊发表论文近二十篇,省级期刊发表论文近二十篇,这表明我院广大技术人员比以往更加重视理论探究、技术总结与经验积累。

        长期以来,我院持续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激发了全院创新的活力,提升了我院的核心竞争力。我院采用多种措施积极完善企业知识产权的管理、健全知识产权工作规章制度、加强创新成果产权化与产业化、加强知识产权宣传培训等示范工作。进一步提升了我院运用知识产权战略支撑创新发展的能力及市场竞争力。

        进展之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储蓄创新动能

        一直以来,我院高度重视对创新人才的培养,为科技创新储蓄强劲动能。2017年我院根据创新人才的需求和企业转型的需要,选派科研技术人员参加各类科技技术培训。先后组织人员参加了“BIM应用技术培训”、“场地环境评价与修复培训会”、“南京库伦软件使用技术培训”及“地球物理综合勘探与仪器应用技术交流会”、“中国西部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学术研讨会”等多场专业技术培训及学术交流会;组织全院中层干部赴深圳,走进华为、万科、比亚迪、大疆、深圳市工勘岩土集团考察,学习这些优秀企业的创新思维与规划、人才培养与激励、技术构架与研发。

        创新人才的培养,不仅增强了我院创新人才的技术水平,拓展了创新人才的视野,更激发了创新人才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技法。

作者   钱江澎 汪宇 唐晓玲